一是,供大于求和消费变迁的客观态势;
二是,传统企业构架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主观劣势;
三是,技术和资本的进入,成为企业变革的关键外部变量,甚至有可能成为颠覆式的变量。
正所谓“乱世出英豪”,在这样的振荡期,再无“你好我好大家好”的和谐局面,必有企业毁灭于尘埃,也有企业崛起于微时,是“活下去”还是做“独角兽”,两种来自“天堂”和“地狱”的体验甚至可能同时撞击创业者的左右心房,让你抑郁让你癫狂。
所谓独角兽企业,被认为是2013年风险投资家AileenLee创造出来的概念,简单定义就是估值在10亿美元以上的初创企业,也有投资机构将“初创”定义为成立不到10年。
独角兽企业被视为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风向标,主要出在高科技领域,互联网领域尤为活跃。
诚然,如果一个企业在产品、服务、品牌、供应链、底层技术和系统作战能力这六大要素存在优势,(最后一点系统作战能力,可以理解为团队人才优势),那么这个企业肯定是“独角兽”无疑。
反过来说,一旦成为“独角兽”以上六点都不差,而且资本也应该足够雄厚。
但理想的丰满,挡不住现实的骨感,我们可以看看仅仅依靠哪几个元素,就可以活下去,甚至活得很好。
一、靠品牌不可以!但是靠产品可以。
基于整个行业的特性,其实,能在行业横冲直闯的家居头部品牌,十个指头数的过来,但对其是否能可持续发展的预判绝不因为其品牌的优势,而是要看产品优势是否一直得以保持。
我个人意见,未来社会将进一步进入实用时代,炫耀性消费将逐渐弱势,类似日本的低欲望社会状态——我买我产品本身,我买我认为的实惠。这也是经济萧条期的特征。玩品牌不如回归产品本身。
二、靠服务不可以!靠供应链可以。
从传统制造业的角度,大多数企业是想不到服务这一块的,因而能在服务上下功夫的企业就有了一骑绝尘的可能。但是,我们要看到家居业服务的背后是什么?恰好是相当内核的东西,供应链的顺畅。
京东的崛起自建物流是其关键要诀,盒马鲜生免费上门送货,就让人体会到服务不仅仅是笑脸和热情,而是供应链,是M2C的神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