门之家

微信扫一扫

微信小程序
天下好货一手掌握

扫一扫关注

扫一扫微信关注
天下好货一手掌握

改革开放40年 我国人造板产业的发展与变迁

   2019-02-22 406 0
导读

改革开放40年来,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全球瞩目,成为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,中国人造板产业在国家改革开放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

 改革开放40年来,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全球瞩目,成为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,中国人造板产业在国家改革开放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
 
40年间,中国人造板产业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,经历了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、从弱到强,企业规模不断扩大,产品种类不断增加,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,实现了国际国内两种资源、两个市场综合利用,由传统加工业向现代工业的根本性转变,推动我国成为世界人造板生产、消费和国际贸易第一大国。
 
今天,中国人造板产业已经形成以大型企业为龙头、中小型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格局,初步建立起以胶合板、纤维板、刨花板等传统产品为主导的生产体系,技术装备优良,职工队伍稳定,产品规格齐全,销售市场成熟,基本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及国际市场需求,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。
 
人造板
 
四个阶段 四次飞跃
 
1978年-1990年:我国人造板产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转型期
 
1978年,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,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。上世纪70年代,我国引进的意大利杨树人工林快速成长,为人造板提供了充足的原料。随着1979年福人中密度生产线的建设投产,我国重点林业省区相继引进国外人造板成套生产设备,重点建设了一批人造板骨干企业。
 
特别是在1984年,国家组织大型国企与德国人造板装备公司签订技术引进协议,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,制造出年产5万立方米刨花板生产线设备,使我国人造板装备的设计制造水平产生了质的飞跃。上世纪80年代中期,我国发明的无卡轴旋切机将胶合板旋切木芯由70mm降低到20mm,大大提高了单板的出材率,胶合板产量大幅提升,全国人造板年产量从62.5万立方米增长到245万立方米,年均增长24.3%,为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
 
1991年-2000年:人造板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年
 
进入上世纪90年代,民营经济的迅速崛起和海外资本的进入,推动中国人造板产业步入高速发展期。随着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,党的十五大将“以公有制为主体,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”作为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下来,中国民营经济迅速崛起、海外资本大量涌入,人造板民营企业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发展,推动中国人造板产业步入高速发展期。民营企业的地位得以确立,在弥补国有企业不足、丰富市场产品、提高市场活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,人造板民营企业也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发展。
 
上世纪90年代中期,国内市场对中纤板需求大增,国内人造板装备企业开始研制中纤板生产线,经过多年技术改进和发展提高,国产中纤板成套设备已基本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,彻底改变了人造板进口成套设备一统天下的局面。2000年,我国人造板产量突破2000万立方米,达到10年前的8.2倍,这10年是人造板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年。
 
2001年-2010年:中国成为世界人造板生产、消费和贸易第一大国
 
进入新世纪,加入WTO使中国快速地融入全球化进程,为我国民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绝佳机会。随着林业改革的不断深入,资本全球化和产权结构调整在人造板领域展开,海外资本与民营资本快速进入人造板各个生产领域,并渗透到生产装备制造和原料林基地建设环节,中国人造板装备制造业开始进入连续压机时代。2003年人造板连续辊压线实现国产化,2008年连续平压线实现国产化,中纤板产能迅速提高。多数人造板企业改制为股份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,全行业形成了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格局,吉林森工、大亚科技、国栋建设、永安林业等10余家人造板企业进入资本市场。
 
(文/小编)
 
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
0相关评论
免责声明
• 
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,作者: 小编。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:https://www.mzj6688.com/news/show.php?itemid=2550 。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,请读者仅做参考,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、触犯法律的内容,一经发现,立即删除,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。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。
 

copyright 2008-现在©门之家 www.mzj6688.com版权所有

沪ICP备17039402号-1